形态描述
背鳍III-11—12;臀鳍III-5;胸鳍I-18;腹鳍I-8。侧线鳞40一41,7—8/6—7。鳃耙约76。咽齿3行,2.4.5-5.4.2。
体长76—273毫米。体长为体高3.2—4.2倍,为头长4.1—5倍。体长而侧扁。头小。头长为吻长2.1—3倍,为眼径3.8—4.9倍。吻端钝圆。吻向前突出,吻皮向下包与上唇相平,边缘薄而平整。口下位,新月形。下唇边缘呈细齿状。须2对,但吻须仅存于小个体。背鳍外缘凹,前部最长鳍条长于头长。体青黑带绿色,腹面略黄,鳞片中心为一红点。
体长76—273毫米。体长为体高3.2—4.2倍,为头长4.1—5倍。体长而侧扁。头小。头长为吻长2.1—3倍,为眼径3.8—4.9倍。吻端钝圆。吻向前突出,吻皮向下包与上唇相平,边缘薄而平整。口下位,新月形。下唇边缘呈细齿状。须2对,但吻须仅存于小个体。背鳍外缘凹,前部最长鳍条长于头长。体青黑带绿色,腹面略黄,鳞片中心为一红点。
生物学
喜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,尤喜石块底,为下层鱼类。刮取石上青苔、藻
类为食,是草食性鱼类。产卵期在4—5月。产卵场水流湍急、底多砂石。卵粘性
类为食,是草食性鱼类。产卵期在4—5月。产卵场水流湍急、底多砂石。卵粘性
国内分布
分布于珠江水系,以西江为多见
经济意义
肉味细嫩,含脂量较高。是产区的重要食用鱼。常见者重2至3市斤。